(載於《工業技術與資訊》雜誌2007年10月號 第192期【觀念探索】專欄)

“I think... There's a lot More Than Meets The Eye……”──Sam Witwicky

各位若沒過度健忘,應該還記得幾個月前《變形金剛》(Transformers;2007)所掀起的熱潮吧──想像豐富的劇情鋪陳、陣容浩大的爆破場面、目眩神迷的電腦特效,再加上誇張繁複的變形機械,構成了這部叫好又叫座的好萊塢科幻鉅片!

還記得步出戲院眼見第一輛小黃迎面駛來時,心中那一剎那的小小莞爾嗎?「嚇~這東西該不會站起來變成機器人吧!」(至少我是這麼笑了一下……)那一陣子,打開電視機,偶爾會看見汽車變成機器人的橋段;走進玩具店,隨時會發現飛機變成機器人的玩具;甚至連上了網路,都還能下載到Nike看板球鞋變成機器人的廣告短片……一時之間,無論大人或小孩都似乎忘情地陷入了「萬物可變機器人」的瘋狂科技嘉年華當中,短暫地脫離了現實一下……

其實,《變形金剛》並不是甚麼新玩意,從1984年發明至今也將近二十五個年頭了。原本,這只是美日玩具廠商挖空心思所設計出來的「創意玩具」,基本概念也頗為單純:「如果有一群機器人,平時偽裝成日常用具隱藏殺氣……」(周星馳電影的味道?!)這樣的設想非常合乎小男生的胃口,也因此,除了玩具系列大賣之外,原本用來當作宣傳影片的動畫更是反客為主,成了科幻動畫界一脈傳奇系列,熱力未曾衰減地延燒至今!

好啦~行文至此,《工業技術與資訊》的忠實讀者是不是早就一頭霧水,開始納悶起「變形金剛」跟「工業技術」之間的關係?稍安勿躁,請先到YouTube網站(http://www.youtube.com/)上輸入”Real-Transformer”,然後留意一下與WR-07, LAYERED-X, Bioloid……幾個名字相關的影片──你將會發現,有一群狂熱的年輕科技人,正透過整合各種數位/類比、邏輯/試誤、電子/機械、機構/材料……等等科技方式(而非想像),試圖將他們童年時手上的「變形金剛」玩具一一接生到現實世界裡頭來……

你也許要說了:「精彩精彩~不過這些變形機器人設計,拿去當玩具成本太高,而在實際領域又派不上用場,充其量只是新鮮好玩罷了,不是嗎?」(這論調鐵定在哪裡聽過……)非也非也!會劇下如此結論,可能只顯示了兩件事情──要嘛您老實驗室呆太久了,該出來呼吸點「現實世界」的空氣;要嘛您老就是「大人」當太久了,完全失去了「想像力」這種超能力!

「高價位科技互動玩具」市場方興未艾,已經逐步成為所有一線廠商下階段短兵相接的熱門戰場,近來早已成為連鴻海都開始問鼎的顯學。那「自動變形機器人」的商機在哪裡,還需要多問嗎?(成本?對咱們台灣奇蹟科技島而言從來不是問題──這我可有信心!)不過,這還不是今天的重點……

「變形金剛(機器人)」有甚麼實際用途?也許大部分「嚴肅的工程師」會對這個「幼稚問題」嗤之以鼻,但這可是一整組「嚴肅的工程問題」呀──想像有部休旅車,載人時撐大活動空間,都市停車時能壓縮體積;想像有部工程車,到達施工現場迅速卸下一堆「方塊」,「方塊」個別展開成為各式工程機具分頭作業,運輸時再回復利於堆疊的統一規則外型;想像有部計程車,在塞車時段能人立行走,切出重圍、另闢蹊徑;想像有部F-1賽車,行駛時能因應速度自動微調結構降低風阻;想像有部輕機車,能在登高負重時變形「穿戴上身」;想像有輛潛水艇,運動時保持梭形,抵達探勘現場後才轉換成工作型態;想像……(在我帶著大家『想像』的同時,某些『想像』已經不再只是『想像』……)

我們都非得現實到「需要」了,才開始「想像」嗎?那很顯然總會顯得力不從心、緩不濟急。我們很難一次解決兩樣問題──想像那些「用途」是問題之一;找到有Sense的人才來設計那些「機構」又是另一個問題:而人才,卻往往出現在超乎我們預期的地方!

《變形金剛》有甚麼用?它告訴我們──別小看了培養「科技想像力」的重要性,無論多荒誕不經、無論多天馬行空!因為,甚麼時候會從「科技想像力」的礦場裡挖到「創意鑽石」,雖然說不得準──但,不準備一座礦場總是不行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ITN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