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評《機器人的進化》
(載於《科學月刊》科月書評;2002年10月號p910-911)

提到「機器人」,你腦海中閃過的是什麼影像?無敵鐵金剛?魔鬼終結者?還是《變人》裡那個一心想變成人類的機器管家?如果這些就是你所知道的機器人,那麼翻開這本《機器人的進化》,保證讓你大呼意外。你覺得機器人必須擁有「人的形體」?具備「人工智慧」?還是兩者都要?《機器人的進化》一書從看來像個太空人的本田P3人形機器、各式各樣的機械昆蟲,一路追索到攝影機幾乎無法捕捉的「智慧型灰塵」,絕對顛覆你對機器「人」的刻板印象。
與其他歷史悠久的學門相較,「機器人學」(Robotics)絕對算是一門新興科學。廣義地說,任何「以人工方式企圖模擬生命現象」的嘗試都可納入「機器人學」的研究範疇。也因此,在本書裡看到那麼多奇奇怪怪的「機器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機器人的進化》原書於2000年出版,寫作時間約一年多。根據作者所言,書中所呈現的一百多個個案是從學術文獻、研究者推薦、網站、參觀研究室與個人偏好所挑選出來,具備一定的代表性。透過電視製作人費斯‧德魯修(Faith D’Aluisio)與攝影師搭檔彼得‧曼瑟(Peter Menzel)的雙眼與鏡頭,我們目擊了從1999年到2000年間幾乎遍及全球的知名「機器人學」研究現場和他們當時最新的發展成果。縱然在2002年看來,許多資料已經顯得過時(例如,書中著墨頗多的本田P3,是該系列研究的『原型機第三版』(Prototype 3)。它的次代公開版本ASIMO早已於2000年11月正式與世人見面),但作為一部翔實的機器人學發展記錄,絕對具備參考價值。

雖然這一百多個實驗現場號稱遍及歐、美、亞三洲(是的,沒有非洲與大洋洲),但光是日本一個國家的案例就佔了一半左右,與歐美國家的研究總和並駕齊驅。日本作為「機器人大國」實是當之無愧。另一項有趣的觀察則是,我們可以發現歐美與日本的機器人研究者,似乎走上了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歐美國家的研究大多偏向「人工智慧」、「感官認知」和「本能模擬」範疇;而日本的案例則不約而同地朝向「肢體動作的擬人化」前進。雖說總有一天兩條路線終將合而為一,但兩種不同的文化在面對機器人這個相同議題時,何以會走上兩條不同的研究取徑?是文化氛圍不同的結果?還是另有其他原因?這現象頗堪玩味,有興趣或可參考《科學月刊》392期(2002年8月號)拙作「日本科幻與科技的互動」(P.686-P.692),也許能滿足一部份的好奇心。

作為一本科普作品,《機器人的進化》絕對達到雅俗共賞、老嫗能解的標準。專業攝影師精確捕捉的影像與精心規劃的構圖,搭配切題稱職的圖說文字;加上文字記者專業訪談整理而成的對話文體,和隨機出現紀錄當時非正式心得的筆記方塊──文字與影像都是主角,兩者缺一不可。這種「紙上紀錄片」的特殊體例,彷彿讓讀者親臨每個實驗室的現場,面對面跟這些科學夢想家直接對話,感受他們無比的熱忱和理想。誠如書中「電子之夢」章節所言,對於人工智慧(與生物感知)的追尋,有個哲學上和本質上的困難:要創造一個模擬物去模擬一個沒有人理解的現象。既然人類智慧和意識的本質至今仍是不解之謎,科學家如何能製造人工複製品呢?《機器人的進化》讓你親眼目睹,在面對這「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難題時,科學夢想家們如何各顯神通,以每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找出自己的最佳解。

本書的中譯標題《機器人的進化》看似貼切,但在中英對照下(原名《Robo sapiens: evolution of a new species》),卻顯得有些問題。

首先,將Robo或Robot譯為「機器人」雖屬約定俗成,但本身就是件值得商榷的事。在英語世界裡,Robot一詞與「人(形)」的概念似乎並無直接關係,這一點從書中歐美研究室所進行的大部分案例多非「人形機械」就可見一斑。中文世界將Robot冠上「人(形)」的帽子,大大限制了這個概念的可能性;其次,把evolution翻成「進化」而非「演化」也不妥貼。「進化」指某種趨勢「正往進步的方向發展」,在何謂「進步」已廣受質疑的今日,帶有特定意識形態的「進化」實應改為中性的「演化」一詞較佳。

再者,原題《Robo sapiens: evolution of new species》(字面意義『機器人種:新物種的演化』)可說是本書所做的一項重要預言與結論。作者認為,以目前人造器官與人工輔助裝置日益發達的趨勢看來,人類藉由各種植入物和義肢義體來強化自身機能的時代已然不遠;在此同時,由於人工智慧和機械工學的一日千里,具有獨立思維能力的「電子生物」也即將出現。誠如本書「緒論」所言:人類演進的下一步將是由人體演化到機器;而今日機器人科學家的最終願望,則是建造出像人一樣的機器人。最終,兩者將合而為一,成為一個「新物種」(new species)──也就是「機器人種」(robo sapiens)。本書的寫作目的,就在為這條演化道路提供一次歷史見證。這樣的宏觀視野,中文標題「機器人的進化」其實只說對了一半。

從十九世紀末第一本開始以科學精神思索「未來」的科幻小說問世至今,「未來」似乎離我們越來越近。無論這個「未來」是什麼,幾乎所有宣稱知道人類未來的專家都會同意,這個未來絕對與機器人有關──無論是Asimov筆下的機器人,還是本田那個孩子般的ASIMO。


──────────────────────────────


書名:Robo sapiens: evolution of a new species
譯名:機器人的進化──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學的新世紀
作者:彼得‧曼瑟(Peter Menzel)、費斯‧德魯修(Faith D’Aluisio)
譯者:林文源
出版: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02年5月10日
ISBN:986-7892-07-0
平裝、359頁、NT45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ITN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