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評《你要不要被複製?艾西莫夫科普開講(一)》
(載於《科學月刊》科月書評;2002年01月號p84-85)
對許多讀者來說,談到艾西莫夫,腦袋裡浮現的第一印象就是「科幻大師」。近年來,在葉李華博士有心的譯介和推廣之下,艾西莫夫筆下的「基地」史詩和「機器人三大定律」,逐漸在華人世界裡為人熟知。
貓頭鷹出版社即將陸續推出的「艾西莫夫科普開講」系列,則無疑將讓本地讀者更加全面地認識這位大師更具影響力的另一面──「科普大師」艾西莫夫。
驛動的心
「艾西莫夫科普開講」系列的第一部作品「你要不要被複製?」,是一本收錄了艾氏六十二篇科學散文的集子。
本書原名「The Roving Mind」,直譯為中文應該叫「驛動的心」。六十二篇文章各自獨立,而內容也像艾氏靈動的心思一般,包羅萬象,天馬行空。正如艾氏自己在引言中所言,「這六十二篇散文完全是個大雜燴,涵蓋範圍從辯論到說服,從臆測到寫實。」
這本科普文集所涵蓋的討論範圍,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大如天體構造、小到基本粒子;博採科學論述、旁徵人文關懷,回顧文明歷史、放眼人類未來。艾氏的文風向來簡潔詼諧,在捍衛真理時滔滔雄辯,在細品生活時娓娓道來──但一切總離不開「理性」兩字。
理性與科學
理性,是唯一貫串整部文集的中心思想。
由《卷一:宗教激進份子》首篇文章「黑暗大軍」開始,艾氏就以論述和反諷交叉進行的方式,嚴厲駁斥了美國「創世論」者的種種謬誤。藉由逐條列出這些保守派所賴以為據的「理論基礎」,以邏輯思維與理性驗證一一地揭露出其自相矛盾的「不科學」所在。
接著,《卷二:其他失序現象》則繼續探討世界上的其他「不理性」現象。從優生學的迷思、暴力的歷史、外星生命的存在、心靈感應的深究、對「科學」的正確態度,一路談到具有高度文明反省意義的「正統/異端」現象。對艾氏而言,所謂的「失序」即是「不理性」的同義詞。
在《卷三:人口》中,作者以淺白的描述和簡單的計算,告訴讀者「我們的地球要死了」,並讓人們瞭解「生存的代價」。藉由一封「寫給一位新生兒的信」,將人口爆炸的抽象遠景活生生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卷四:科學之我見》傳達了艾氏對科學議題的社會關懷:他設身處地的幫您分析「科技恐懼症」的成因和症狀;問您「要不要對科學進行規範?」;告訴您他對科學和美學、藝術關係的看法;並教您如何才能對科學著迷(是的,這是需要學習的)。
隨後而來的《卷五:科學之詮釋》收錄了艾氏以生活語言向大眾介紹科學概念的幾篇代表作品。世界地圖、太陽、黑洞、超光速、超空間等等原本抽象或深奧的術語,透過作者深入淺出的「翻譯」功夫,剎時變得老嫗能解。
誠如葉李華先生在中文版導讀中所言,「未來」一向是艾氏關心的重點,而《卷六:未來》也成了全書收錄文章最多的一卷,裡頭充滿了艾氏對未來的種種預測和想像。這些文章的寫作年代大約從一九七二年到一九八一年,在二十多年後的今日看來,許多當時屬於預言的推測,有些已一一應驗,而剩下的也似乎有即將成真的跡象。
這部分算是科幻小說嗎?也許套句艾氏自己的話能說得更明白些:「如果有一個寫科幻小說的人,為了寫作而去深思未來,那麼他便可能無心插柳成為一位預言家,沒有人比我更如此無心插柳。」
最後,艾氏以幾則自傳式的小故事作為本書的結尾。當讀者在《卷七:生活點滴》裡看到一位筆下曾經誕生過整個銀河帝國並欽定了「機器人三大定律」的艾西莫夫,在面對一台小小的文字處理機時竟然也會退縮掙扎時,總不免發出會心一笑。
理性地看待科學這回事,理性地看待艾西莫夫和他的作品──我想,這就是他所要傳達的意思。
推薦的理由
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理由如下:
(一)內容豐富精闢。這本書涵蓋各種科學議題,讀者能從中廣泛地吸取各種科學知識,並從一種人文的角度得到新的觸發。
(二)文筆風趣淺顯。艾氏的文筆向以幽默見長,此書亦不例外。用輕鬆詼諧的筆調,卻能清楚地闡釋各種科學現象和術語,甚至犀利地論述科學的立場和態度,這是艾氏最了不起的成就。
(三)閱讀機動性強。這是一本散文集,內文篇篇獨立,適合讀者以各種零碎的時間進行閱讀。這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是很有幫助的。
(四)譯筆考究流暢。本書中文版擁有出色的譯筆、考究的導讀與名詞校訂,讓華文讀者能毫不費力地閱讀,並得到正確的科學知識。
「你要不要被複製?」是對科普書籍有興趣的讀者不可錯過的一部作品。雖然它成書於約二十年前,但今日讀來卻絲毫不見其落伍之感,反倒處處給予我們意外的驚喜。雖然由於種種歷史或文化的因素,有些內容對本地讀者而言並不那麼感同身受(如美國本地的創世論戰、英語簡化議題等),但這卻不影響艾氏展現的科學人文視野所為我們開啟的另一個想像世界。
不算缺憾的缺憾
對於這樣一本好書,唯一一個不算缺憾的缺憾就是它的發行形式。
一本463頁的大部頭科普書,儘管內容淺顯易讀且段落分明,仍然會嚇跑一堆有興趣的讀者。這樣的出版形式不免拉高了作品與讀者間的親近門檻。
我希望,這類的科普散文若是能在報章或期刊上以一次一篇的專欄形式刊行,其後再集結成冊,或許就不會再讓人們對這些有趣的科普知識望而生懼了。
──────────────────────────────
書名:The Roving Mind
譯名:你要不要被複製?──艾西莫夫科普開講(一)
作者:Isaac Asimov
譯者:蔡承志
出版:貓頭鷹出版
出版日期:2001年7月
ISBN:957-469-470-4
平裝、463頁、NT399
(載於《科學月刊》科月書評;2002年01月號p84-85)
對許多讀者來說,談到艾西莫夫,腦袋裡浮現的第一印象就是「科幻大師」。近年來,在葉李華博士有心的譯介和推廣之下,艾西莫夫筆下的「基地」史詩和「機器人三大定律」,逐漸在華人世界裡為人熟知。
貓頭鷹出版社即將陸續推出的「艾西莫夫科普開講」系列,則無疑將讓本地讀者更加全面地認識這位大師更具影響力的另一面──「科普大師」艾西莫夫。
驛動的心
「艾西莫夫科普開講」系列的第一部作品「你要不要被複製?」,是一本收錄了艾氏六十二篇科學散文的集子。
本書原名「The Roving Mind」,直譯為中文應該叫「驛動的心」。六十二篇文章各自獨立,而內容也像艾氏靈動的心思一般,包羅萬象,天馬行空。正如艾氏自己在引言中所言,「這六十二篇散文完全是個大雜燴,涵蓋範圍從辯論到說服,從臆測到寫實。」
這本科普文集所涵蓋的討論範圍,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大如天體構造、小到基本粒子;博採科學論述、旁徵人文關懷,回顧文明歷史、放眼人類未來。艾氏的文風向來簡潔詼諧,在捍衛真理時滔滔雄辯,在細品生活時娓娓道來──但一切總離不開「理性」兩字。
理性與科學
理性,是唯一貫串整部文集的中心思想。
由《卷一:宗教激進份子》首篇文章「黑暗大軍」開始,艾氏就以論述和反諷交叉進行的方式,嚴厲駁斥了美國「創世論」者的種種謬誤。藉由逐條列出這些保守派所賴以為據的「理論基礎」,以邏輯思維與理性驗證一一地揭露出其自相矛盾的「不科學」所在。
接著,《卷二:其他失序現象》則繼續探討世界上的其他「不理性」現象。從優生學的迷思、暴力的歷史、外星生命的存在、心靈感應的深究、對「科學」的正確態度,一路談到具有高度文明反省意義的「正統/異端」現象。對艾氏而言,所謂的「失序」即是「不理性」的同義詞。
在《卷三:人口》中,作者以淺白的描述和簡單的計算,告訴讀者「我們的地球要死了」,並讓人們瞭解「生存的代價」。藉由一封「寫給一位新生兒的信」,將人口爆炸的抽象遠景活生生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卷四:科學之我見》傳達了艾氏對科學議題的社會關懷:他設身處地的幫您分析「科技恐懼症」的成因和症狀;問您「要不要對科學進行規範?」;告訴您他對科學和美學、藝術關係的看法;並教您如何才能對科學著迷(是的,這是需要學習的)。
隨後而來的《卷五:科學之詮釋》收錄了艾氏以生活語言向大眾介紹科學概念的幾篇代表作品。世界地圖、太陽、黑洞、超光速、超空間等等原本抽象或深奧的術語,透過作者深入淺出的「翻譯」功夫,剎時變得老嫗能解。
誠如葉李華先生在中文版導讀中所言,「未來」一向是艾氏關心的重點,而《卷六:未來》也成了全書收錄文章最多的一卷,裡頭充滿了艾氏對未來的種種預測和想像。這些文章的寫作年代大約從一九七二年到一九八一年,在二十多年後的今日看來,許多當時屬於預言的推測,有些已一一應驗,而剩下的也似乎有即將成真的跡象。
這部分算是科幻小說嗎?也許套句艾氏自己的話能說得更明白些:「如果有一個寫科幻小說的人,為了寫作而去深思未來,那麼他便可能無心插柳成為一位預言家,沒有人比我更如此無心插柳。」
最後,艾氏以幾則自傳式的小故事作為本書的結尾。當讀者在《卷七:生活點滴》裡看到一位筆下曾經誕生過整個銀河帝國並欽定了「機器人三大定律」的艾西莫夫,在面對一台小小的文字處理機時竟然也會退縮掙扎時,總不免發出會心一笑。
理性地看待科學這回事,理性地看待艾西莫夫和他的作品──我想,這就是他所要傳達的意思。
推薦的理由
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理由如下:
(一)內容豐富精闢。這本書涵蓋各種科學議題,讀者能從中廣泛地吸取各種科學知識,並從一種人文的角度得到新的觸發。
(二)文筆風趣淺顯。艾氏的文筆向以幽默見長,此書亦不例外。用輕鬆詼諧的筆調,卻能清楚地闡釋各種科學現象和術語,甚至犀利地論述科學的立場和態度,這是艾氏最了不起的成就。
(三)閱讀機動性強。這是一本散文集,內文篇篇獨立,適合讀者以各種零碎的時間進行閱讀。這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是很有幫助的。
(四)譯筆考究流暢。本書中文版擁有出色的譯筆、考究的導讀與名詞校訂,讓華文讀者能毫不費力地閱讀,並得到正確的科學知識。
「你要不要被複製?」是對科普書籍有興趣的讀者不可錯過的一部作品。雖然它成書於約二十年前,但今日讀來卻絲毫不見其落伍之感,反倒處處給予我們意外的驚喜。雖然由於種種歷史或文化的因素,有些內容對本地讀者而言並不那麼感同身受(如美國本地的創世論戰、英語簡化議題等),但這卻不影響艾氏展現的科學人文視野所為我們開啟的另一個想像世界。
不算缺憾的缺憾
對於這樣一本好書,唯一一個不算缺憾的缺憾就是它的發行形式。
一本463頁的大部頭科普書,儘管內容淺顯易讀且段落分明,仍然會嚇跑一堆有興趣的讀者。這樣的出版形式不免拉高了作品與讀者間的親近門檻。
我希望,這類的科普散文若是能在報章或期刊上以一次一篇的專欄形式刊行,其後再集結成冊,或許就不會再讓人們對這些有趣的科普知識望而生懼了。
──────────────────────────────
書名:The Roving Mind
譯名:你要不要被複製?──艾西莫夫科普開講(一)
作者:Isaac Asimov
譯者:蔡承志
出版:貓頭鷹出版
出版日期:2001年7月
ISBN:957-469-470-4
平裝、463頁、NT399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