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載於《幻象》第五期〈菲利普.狄克專輯〉1991年09月春夏季合刊 [已絕版])

呂堅平作 / AITNOG修訂

《第二終結者》(Second Variety)是菲利普.狄克一九五二年的作品,首次發表於一九五三年五月號的《太空科幻》雜誌(Space Science Fiction)。這是一篇典型的「核戰後」科幻小說,很明顯地反映出作者的反戰立場,可算是一則反武器競賽的現代寓言。隨著冷戰時代的結束,「核戰後」科幻小說逐漸顯得有點不合時宜,至少它們的共同前提:一場美蘇雙方的毀滅性核子大戰,似乎越來越不可能發生了。但不可否認的,許多科幻傑作是屬於這一類。雖說文學根植於時代,但經典級的文學作品自有其超越時代的價值。除掉《第二終結者》的「核戰後」外殼之後,我們其實可以發現它真正的重心是「人的定位」問題。套一段作者自己一九七六年對這篇小說的註解:
「在這篇小說中,我經常思索的一個主題什麼是人?什麼只是徒具人形的『人』?──發揮得最為淋漓盡致。除非你我、整個人類,對這個問題都有個明確的答案,不然我們勢必面臨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如果對這個問題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我們可能連對自己都沒有把握了。我不知道我自己是誰,更不用說是你了。所以,我一直在這個題目上發揮。對於我來說,沒有什麼比這個問題更重要,而答案卻很不容易找到。」

人的定位問題沒有冷戰前後之分,而且隨著電腦及機器人技術的日新月異,這個問題像狄克所說的,是越來越嚴重了。這一篇小說最扣人心弦的地方應該是卜亢能殺了馬魯迪那一段。「誰是終結者?誰不是人?」這個問題造成四個人之間的猜疑和恐懼。雖然那一槍到底證明了馬魯迪是血肉之軀,但是這個作法大過血淋淋,而且代價也大高了。倒是在《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羊嗎?》之中,狄克想出了一套頗為複雜的心理測試,來鑑別人跟人造人。

到底人與人形鋼爪的區別在哪裡?我們看到了鋼爪的猙獰恐怖,它們像螞蟻一樣眾多,像潮水一樣吞滅一切、毫不妥協。但不要忘了,它們是人類製造出來的,是用來互相殘殺的武器的最終形式,也是人類殺人藝術發揮到極致的結晶。它們身上集合了自古到今全人類嗜好殺戮的惡靈,其殘酷其實完全出自人類自身!難怪最後一個人類──韓德──在全人類滅絕的前一刻會感到那麼的啼笑皆非,一方面是知道這個後起的種族的末日也不遠了,一方面是發現人與鋼爪除了血肉與齒輪鋼條的不同之外,骨子裡的嗜血性格其實是如出一轍。

* * *

相信許多讀者在蠻早的時侯,就猜到唐莎是第二終結者了,所以心裡會一直向韓德喊著:「快醒醒啊!你難道還沒察覺出來?」也許有的讀者相信韓少校最後會像其他小說的大英雄一樣,在最後關頭扭轉乾坤,拯救了人類,也贏得你我的掌聲。然而在狄克筆下,韓德只是個普通人而已。他會在這個時侯粉墨登場,就像是輪到在第九局下半二人出局、滿壘、滿球數的狀況下揮棒一樣,只是碰巧遇到了,而不是經過特別楝選。他疲乏、軟弱、神智不清,以致做出錯誤決定。這也是狄克另一個反覆出現的意念:凡夫俗子的芝麻小事也能驚天動地!

* * *

為了減輕字裡行間的冷戰痕跡,譯者將有關美蘇雙方的字眼刪除,代之以較中性,甚或虛構的用詞,像R國、敵人等。另外原文中的人形鋼爪並沒有特別的稱呼,只以第幾型代表,由於人形鋼爪像極了《魔鬼終結者》中的人形機器人,同樣的具有人類的外表、冷酷、而且趕盡殺絕,所以筆者一律將人形鋼爪稱之為「終結者」。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類似的情節也出現在其他作家的小說中,但越接近結局時的絕望和窒息,以及掩卷後宛如惡夢一場的感受,則純粹是菲利普.狄克個人的獨特風格,是典型的狄克式夢魘。

[相關權利歸原作者所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ITN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