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自台大電機 Maxwell BBS ScienceFicti 版精華區)

[相關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問題歡迎與AITNOG聯繫。]

作者: Borg (BORG LOCUTUS) [尋找原作者當中......]
看板: ScienceFicti
標題: PKD的A Scanner Darkly
時間: Sun May 30 21:29:34 1999

A Scanner Darkly (1977) by Philip K. Dick



[各種版本的《A Scanner Darkly》封面]

----------------------------------------

[!!!!!!!!!!SPOILER WARNING!!!!!!!!!!]


Bob是煙毒犯,Fred是掃毒密探;Fred最新的任務目標是Bob,奉命在其住處暗中裝上最先進的偵監設備(scanner)以便全天盯哨。只不過......

Fred就是Bob,他正在自己監視著自己!話說從頭,主角有兩個身分,Fred是與上級連繫的代號,Bob是臥底的名字。在與一幫毒蟲廝混,以查出迷幻藥Substance D (D for Death)的上游製造來源之時,Bob早已陷入Substance D的毒癮中。服用愈多,他的大腦也開始起病變,除了幻象、幻聽外,左右腦逐漸分裂成兩個對抗的意識,他卻渾然不知。漸漸他已搞不清Bob/Fred哪個才是他的真我。就像一部車有兩個油量計,一個顯示油箱全滿,一個顯示油箱是空的,兩者不可能同時為真,但對駕駛而言,唯有透過油量計才可間接得知油箱狀況,否則就只有等到引擎停止運轉才能查覺,而這也就是死亡的一刻。

結尾我們會發現主角是受人利用的棋子,讓他染毒癮、監視臥底的自己(Bob)皆是計劃中的一部分,真正要誘捕的對象卻是Bob的狐群狗黨之一Barris。

不過最悲哀的是Bob/Fred從頭到尾都矇在鼓裡,他的一切人格分裂徵狀也早在掌握之中。最後Bob/Fred被送進某戒毒復健中心,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卻才正要開始發揮其剩餘價值:復健中心負責人相信這個廢人的腦袋徹底燒壞,對他無戒心,便將他下放到偏遠的農場,耕種某罕見的蕈類,即Substance D的原料,而臥底多時的密探才正要發現這個驚人的事實......

小說中有一重要裝置不得不提,就是scramble suit。這玩意兒運用光學原理可使周遭的人看到穿戴者只是模糊的影像,並且影像千變萬化,五官是從3D全像資料庫中亂數選取湊成,任何穿著scramble suit的探員看起來都差不多。為了保護臥底的身分,所有探員在警局出現時都必須穿著。這也就是為何上級要Fred去盯哨Bob是如此合理的原因:上級並不知Fred真正長相,也不知Fred就是Bob(至少要讓Fred這樣認為)。

"A Scanner Darkly"衍申自於聖經哥林多前書13章12節:「我們如今彷彿透過窗戶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 (For now we see through a glass, darkly; but then face to face: now I know in part; but then shall I know even as also I am known)。其它版本聖經是以銅鏡的自我反射影像作比喻(we are seeing a dim reflection in a mirror),意義相同。這段說明無限的上帝超越人有限的感官與知能;人在死後方能完全體察上帝的旨意。PKD引用的用意是:人不可能完全認清自我,就如同人不可能澈底了解上帝般。就如同Fred得知監視器上的Bob是他時,他難以置信,他開始懷疑scanner能透視他的靈魂,看穿他的真我。

警察與罪犯有著彼此依存的特殊共生關係,PKD利用這個主題探索人格的二元性與性格認同危機。double(雙重人格)的概念自古已有,是文學常描述的主題,如雙胞胎、影子、水中和鏡中倒影,也有以守護天使、神靈附身、狼人、吸血鬼等形象出現的,科幻小說中以android為代表。在日耳曼民間傳說中,有所謂相似靈魂(德語doppelganger,意為double goer)的存在,每個人都有平常看不見的,一模一樣的複製品,當看見自己的相似靈魂時意味危在旦夕。從心理學角度來看double是「他我」(alter ego)的投射,與「自我」(ego)互相對立。在文學方面,最為科幻迷所熟知是R.L. Stevenson的The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其它尚有Joseph Conrad的Heart of Darkness與The Secret Sharer(正直有為的年輕船長在海上救起一殺人犯,並將他藏在船艙裡數週。這個殺人犯,正是主角的他我),不過最有名當屬俄國大作家杜思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也許被他自身癲癇症所影響,杜氏的作品特別擅用精神分裂和double的概念,例如其主角常會自我困惑,覺得自己好像要撕成兩半,或懷疑有個一模一樣的人在跟蹤他、破壞他的生活,甚至在夢境中與他我的化身爭執不休。雙重幻象的意喻,說明人類的心靈十分複雜,同時存在著兩面對立,互相衝突的人性,善與惡、愛與恨、高貴與卑劣、驕傲與謙遜等性質並不真的彼此排斥,而是並存甚至互補。

這部小說其實是PKD半自傳性的故事,記述了六○~七○年代迷幻藥文化影響之下,他與他朋友一起克藥並沉迷逍遙的經過。故事本身並不帶有任何道德批判或告誡警世的成分,相反地,PKD是以同情和無奈的角度出發,在書末的作者附記中,PKD認為及時行樂本身沒錯,他那些朋友因享樂而受的懲罰(終生腦死或腦受損)實在太重。

我花了蠻長時間才看完這本小說,原因是前三分之二多在描述Bob醉生夢死的生活,沉悶且索然無味。PKD的小說著重的不是故事內容,而是傳達意念,A Scanner Darkly仍不失為PKD的代表作之一。

----------------------------------------

※ Origin: 臺大電機 Maxwell 站 ◆ From: ntucsq.csie.ntu.edu.tw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ITN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